北漂夫妻返鄉築巢:靜心,才能享受生活
來自南方的餘杭小鎮的Frank大學時北漂,從此便在北京落地:求學、成家、立業。在北京從事建築工程,昂貴的生活成本、冗長的通勤時間都是積在心上的壓力。幾年前,因為父親重病,Frank便帶著從事室內世紀的妻子曾曾回到老家。沒想到這一回,從此讓北漂青年回家了。
從事建築工程磨練了Frank的眼光,也造就了他極強的動手能力和技術。之所以造這樣一座木屋,是因為他發現,中國古代有很多傳統的木構建築都做得非常精緻,但現在不只都市,連鄉村都被鋼筋水泥建築包圍,這樣的房子缺乏文化的乘載,少了一味,更會導致工匠技術的流失。因次他毅然決然決定:親自下場來搭一座木屋。
除外,搭建木屋還有另一個好處:快。76坪的房子,搭建過程只花了10天。當然,這全靠Frank在設計階段就花了非常多的心思精準計算及規劃。他發揮專業,在電腦用設計軟體製圖,計算出需要使用多少的木材,並聯繫上芬蘭的木料工廠生產。在生產過程中,每一塊木材都會依照圖紙設計進行編號,方便組裝。Frank最後買下200根百年芬蘭赤松木,這類木材因為生長在高緯度地區,質地會較為堅硬,且經過防火處理,經過海運到現場後便開始了組裝。
施工隊伍首先花了一周的時間完成房屋的外立面,接下來便開始著手搭建屋頂。大約十天,房子便已成型。後面又花了10天左右完成屋頂面的裝修和屋瓦的鋪設。整個裝設過程,就像是Frank自己說的,「這過程就像是在蓋積木房子」。
杭州畢竟還是一個潮濕的地方,為了防潮防蟲,三層樓的房子中一樓還是水泥建築,木構的樓梯上去後,二、三樓便是木屋。因為結構的關係,三樓的房間空間會比較小,而二樓的公共空間則會較大,搭配整面落地窗,視野一下就開闊了起來。
房子的樓梯、窗戶、電線、地暖都是由Frank親手裝設的,為什麼這麼執著於「親自下場」呢?因為對他而言,這是一個與房子溝通,建立連結的過程。而屋子裡那一件件親手打造的傢俱,更是Frank寫給曾曾的情書:情人節禮物、旅行時看到喜歡的設計…每一件都是兩人的回憶和點滴凝結而成。
屋子內部沒有再進行大範圍的裝修,因為對兩人而言,木材是仍是活物,會呼吸、能夠調節屋內的水分,這樣已經十足美麗,自然是不需被加以粉飾的。室內不成套的傢俱、不同款的椅子,憑著曾曾的直覺碰撞出混搭的美感,在自然中,不需要太刻意追求規律。
其實住在木屋裡,雖然畫風非常的童話夢幻,但並沒有想像中的與世隔絕,周邊的不特別熱鬧,卻也沒有到萬籟俱寂的程度。大約晚上九點後外面就安靜了,跟一般的住宅區很像。位置上來說,離杭州市區也就40分鐘車程,並不是特別的偏遠。真正改變的,還是心境吧。Frank說到,剛搬來時很焦慮,怕離開了都市便從此脫節。但現在發現,其實他和曾曾的工作大部分都能透過電腦完成,網路也提供了大部分他們需要的資訊。來到這裡,每天早上一起慢跑,早飯後再開始一天的工作,晚上10點左右便熄燈休息。閒暇時夫妻會一起讀書、種花、和鄰居交流,小日子過的不鹹不淡,最對味。就像Frank說的:「我覺得人最終還是要和自己過的,自子心比較靜的話,才懂的享受生活」。
Word:邵沁韵
Photography:一条頭條號